Login

欢迎访问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全国服务热线

400-123-1615
13800124635

我国机器人产业最新变化发展纵览

作者:小编   发布时间:2024-10-12 05:03:49   点击量:

  我国机器人产业最新变化发展纵览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双重作用下,我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并且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同时,人形机器人、无人机、物流机器人等也都在创新中不断发展。

  “截至2024年7月,中国持有的机器人相关有效专利超过19万项,占全球比重约2/3。”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日前举行的2024世界机器会上表示,十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加速突破,多元信息融合感知,人机自然交互等前沿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日益完善,焊接、喷涂等工业机器人、手术、物流等服务机器人,整机性能和安全水平持续提升。

  他表示,机器人被誉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当前,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深入演进,全球机器人产业创新密集活跃,机器人易用性及配置效率显著提升,正以空前的广度和深度融入人们的生产生活,推动人类社会加速进入智能时代。

  一般来说,机器致可以分三类: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我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成绩尤为突出。来自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中国已连续11年成为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近三年新增装机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到每万名工人470台,10年间增长近19倍。

  当前,全球比较大的机器人厂商都在中国设立分厂,甚至有不少制造厂将总部都搬至中国。此外,核心零部件国产化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创新型企业大量涌现,部分技术已可形成规模化产品,并在某些领域具有明显优势。

  近年来,我国在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等,为工业机器人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北京、上海、浙江、成都等地也开始着力打造机器人产业高地。2023年北京机器人产业总收入超200亿元,企业数量超400家,其中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家、居全国首位。

  在市场需求和政策引导双重作用下,我国工业机器人在场景应用方面,已呈现出多面开花的景象。根据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印发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到工业机器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方案中强调聚焦十大应用重点领域,包括制造业、农业、建筑、能源、商贸物流领域,以及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教育、商业社区服务、安全应急和极限环境应用领域。

  在以上这些领域里,工业机器人是应用范围最广且规模最大的机器人类型,目前已经成为现代生产中不可缺少的高度自动化设备。其中,制造业是其应用落地最为集中的场景,在汽车、电子、食品加工、光伏、金属加工、化学制品、采矿和纺织等领域,都随处可见工业机器人的身影。

  以汽车制造领域为例,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焊接、冲压、涂装、装配等工艺流程,可有效提高汽车行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在电子生产领域,工业机器人多应用在分拣箱、撕膜系统、激光塑料焊接、高速码垛等环节,不仅能提高电子组装速度与精度,还能大幅降低生产和人力成本。此外,随着“机器人+”行动稳步实施,机器人在新能源、光伏等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走深向实,有力支撑行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机器人制造领域,完善标准体系、健全检测认证、规范市场体系、促进公平竞争已成当务之急。2021年12月发布的《“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完善《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加大实施和采信力度。支持第三方检测认证机构能力建设,提升市场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惩治力度。规范市场招标采购,禁止设立歧视性条款。开展机器人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研究。

  今年7月30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对外发布《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2024版)》和《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管理实施办法(2024版)》,并于8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规从技术能力、生产条件、质量要求、人员素质、安全管理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对工业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本体制造及集成应用企业提出要求。规范条件提出,企业应单独设立研发团队或部门,具备产品数字化研发设计能力,可根据客户需要设计开发相应产品。企业从事研发和技术创新活动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比例不低于10%。此外,相关企业应建有数字化车间或智能工厂,集成相应的工业软件和网络,能够实现规范化的工艺生产流程。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新规最直接的变化,是将关键核心部件企业纳入规范范围,实现全产业链覆盖,同时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对新进入的企业在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更高的准入要求,同时在营收规模、研发强度等方面都有硬指标。因此,这无疑对促进全产业链提质增效,摆脱无序价格战提出新要求,也有助于工业机器人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地高质量发展,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高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一直面临着如何实现跨越式提升的问题。例如,虽然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已经实现较大突破,但在关键基础零部件的稳定性与可靠性方面,以及高端整机产品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随着工业机器人企业数量不断增长,但也存在产品同质化和低端竞争的现象;并且国内机器人企业虽数量众多,但大多集中在中低端市场,如何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综合竞争力,仍需进一步努力。

  对此,辛国斌指出,中国机器人产业起步较晚,还存在正向设计能力薄弱,产业基础不牢,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足等问题。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新征程上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总动员、总部署,也为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下一步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大力开展机器人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完善“机器人+”应用体系,推动我国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

  可以预见,随着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轮科技加速演进,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势必会迎来蜕变式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可赋予机器人前所未有的速度、精度和灵活性,使其能够在复杂的生产工厂、仓库、物流中心和实验室等环境中承担更多任务。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玛丽娜·比尔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将使机器人行业迈入新赛道,并让机器人更容易被使用。在她看来,人工智能机器人行业未来的主要趋势,也可能是最重要的驱动力之一。人工智能可以驱动机器人应用的自主化水平,允许在动态和非结构化环境中使用机器人,比如采摘、归位、归类等工作,也可以帮助人类做规划和实现更好的质量控制。因此,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工业机器人深度融合发展,将成为未来市场中竞争的关键,是国内企业需认真思考的问题。

  在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赋能下,机器人领域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而人形机器人处于这场技术的最前沿。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将人形机器人定位为“集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人形机器人通常拥有头部、躯干和四肢等类人结构,具备感知决策、运动控制、肢体执行等能力,能够利用先进的传感器捕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信息,并通过控制系统实现类似于人类神经传导的功能,用伺服电机模拟人类关节运动。自2016年以来,人形机器人通过搭载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计算机视觉系统等先进技术,使其感知和认知功能大幅提升,不仅能够灵活敏捷地适应外界环境,而且具备通识理解能力。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始将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提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我国人形机器人研究与产业尚处培育期,但已呈现出加速发展趋势,并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形机器人企业,部分技术成果已接近国际领先水平。进入2024年,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实现爆发式发展,受到业内外的空前关注。

  2023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确保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探索形成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手段。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技术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以此为指导,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纷纷行动。2023年11月,国内首家省级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北京成立;今年4月,广东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创新中心启动;5月,中国首个国家地方共建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上海浦东揭牌;浙江在积极布局推进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促进相关技术攻关体系化、产业培育集群化、场景应用多元化。同时,人形机器人的火热也吸引了资本的关注,目前融资热度依旧高涨,仅今年1至5月就已发生9起融资事件,融资总额为11.6亿元。

  据赛迪研究院发布的《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生态发展研究》预计,2026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将突破200亿元。2023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爆发期,产业规模增长至39.1亿元,同比增长85.7%。在政府引导和投资驱动下,2024年和2025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将持续高速增长。2026年及之后,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将逐渐转变为市场需求拉动。

  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减弱和老龄化趋势的日益严重,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越发凸显,且工资水平的快速上涨使企业成本压力进一步加剧。在此背景下,人形机器人市场展现出巨大的潜在需求。虽然目前人形机器人在落地应用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逐渐降低,机器人在工业场景中的应用前景仍然值得期待,特别是在3C、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通过打造人形机器人示范产线和工厂,实现制造场景的深度应用被寄予厚望。

  当前,众多企业都在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在生产制造场景的实际应用。例如,依托在大数据、AI算法、场景实践方面的领先优势,京东物流探索将具身智能技术应用于运配体系中,以人工智能技术赋能机械臂、无人车和无人机等物流设备,使其能够更加智能、高效地完成物流任务。通过将智能技术与物流设备相结合,京东物流正在推动行业向更加智能、高效、环保的方向发展。据了解,京东物流具身智能的机器人将在今年底真正走进实际生产环境。

  新松机器人也在积极布局“机器人+AI”前沿领域,围绕AI大模型、智能视觉感知、数字孪生、结构仿生等前沿、空白技术领域进行研发投入,培育孵化人工智能产业方向新业务,探索“人形态机器人”能够结合公司实际业务发展的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8月13日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与优必选科技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探索人形机器人在汽车制造场景的深度应用,打造高度智能化和柔性化的生产线及汽车超级工厂。目前,优必选工业版人形机器人Walker S Lite已进入一汽-大众青岛分公司的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实训”,进行车辆质检工作。通过采用全身协同的腿部和手臂动作规划、基于深度学习的模块质量检查、基于大模型的任务管理与干扰回复等核心技术,Walker S Lite可以在移动的汽车生产流水线上,安全稳定地靠近车辆,在采集并处理完机器人头部、与腰部RGB 及RGBD相机提供的视频流和深度信息后,检查车辆零件的安装是否合格,并实时上传工厂管理系统显示检查结果。

  在业界看来,人形机器人与工业机器人不仅在外形上存在差异,在擅长能力与应用场景上也各有侧重。例如,工业机器人主要通过预设程序完成重复性、单一任务、流程化的操作,包括焊接、装配、搬运、码垛等等需要较高精度和速度的内容,适用于汽车、电子等工业生产线等标准化、结构化的封闭场景中。而人形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实现类人灵活操作、人机交互、决策以及推理的智能化能力,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更擅长完成高柔性、高协作、复杂流程的任务,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包括工业、商业和家用等多领域。可以说,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并不是要替代工业机器人,而是与工业机器人一起共同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

  在2024世界机器会期间,世界机器人合作组织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乔红代表主办方发布《人形机器人十大趋势展望》,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了前瞻性布局,主要包括:

  一是人形机器人专属部组件与材料。高爆发电机、高算力芯片、高精度传感器等核心零部件,将构筑起更加稳定、高性能的人形机器人硬件系统。

  二是人工智能赋能人形机器人设计。基于人工智能技术,人形机器人将能够根据场景和任务需求,自动构建腿足、手臂、躯干等模块,实现形态和控制的协同优化。

  三是人形机器人运动智能。人形机器人运动智能将实现复杂地形行走、双臂协同操作、“软补硬”技术三类能力。

  四是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人形机器人多模态大模型将能够通过融合语音、图像文本、传感信号等多模态信息,为人形机器人的感认知和决策规划提供更强的多模态理解、生成和关联能力。

  五是人形机器规模数据集。基于仿真合成或实体机器人采集,构建大规模、标准化的人形机器人数据集,有利于提高人形机器人本体设计、仿真训练和算法迁移的能力。

  六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具身智能是可以在高变化下做出迅猛、精准反应的高质量、高性能智能系统。

  七是受结构和神经机制启发的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形机器人研究的新途径,该类机器人有望搭建更接近人的高效稳定系统。

  八是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人形机器人开源社区将在全球范围内聚集人形机器人领域专家学者,助力产业链上下游的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

  九是人形机器工厂。人形机器工厂将根据性能需求快速、定制化地设计和加工高质量、智能人形机器人系统,通过软硬一致性和新型零部件研发,实现硬件系统及其验证。

  十是人形机器人的道德伦理与安全性。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人形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和应用合乎人类道德和伦理价值。

  虽然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面临许多驱动因素,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也存在一系列挑战,如多项基础部件亟待优化,产品成熟度较低;生产制造与维护成本高,距离产业化较远;高价值应用场景有局限,商业化落地较难。为此,全国政协、致公党中央、中国电子学会理事长徐晓兰认为,发展机器人产业需要从几方面协同发力:

  (1)突破核心技术。加强人形机器人、通用大模型、动力学模型以及控制、多模态感知与环境建模智能的人机交互,多智能体的协作等“根技术”领域的研究,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动力学特征的基础理论、类脑感知与认知的基础理论,以及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电子皮肤等领域。

  (2)坚持应用牵引。聚焦汽车等制造业重点领域,建设人形机器人的示范产线和工厂,在典型的制造场景实现深度应用,拓展人形机器人在矿井作业、电力巡检、抢险救灾、安防边检等场景的应用,推动人形机器人进入家政服务领域。

  (3)优化产业生态。支持人形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制造业创新中心、开源社区建设,建立健全产业标准体系,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以及治理体系完善,打造以应用需求为牵引,以构建新业态、新模式为导向的机器人产业生态。

  从2021年《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首次提出低空经济概念,到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低空经济正式确定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到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低空经济”,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低空经济热度持续攀升。作为低空经济的主要载体,我国无人机产业也迎来蓬勃发展。

  在7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表示,目前持有现行有效的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无人机企业总数超过了1.4万家,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人数超过22.5万人。2024年上半年,新注册的无人机将近60.8万架,较去年年底增长48%。无人机累计飞行小时数达到981.6万小时,较去年同期增加了13.4万小时。

  随着无人机技术不断进步和注册制度日益完善,无人机的应用领域在不断拓展,而无人机物流配送是最常见的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之一。在这一领域,我国无人机技术相对成熟,尤其是微轻小型无人机已经有不少成熟的工业级产品,为短期内低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印发的《通用航空装备创新应用实施方案(2024—2030年)》明确提出到2027年的发展目标,对城市空中交通提出的是“实现商业运行”,而对于物流配送提出的是“实现规模化应用”。这促使无人机物流配送业务在中国迅速发展扩大,以深圳为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累计开通无人机航线年至今完成载货无人机飞行超86.5万架次。

  实际上,众多城市都在积极探索无人机物流配送模式。7月16日,临沂商城“无人机+物流”首飞仪式在临沂现代物流城中通快递临沂分拨中心举行,这也是首次在物流领域实现“无人机+无人车+无人仓”全流程无人化操作,比传统货运车辆运输方式时效提升30%,无人机量产后,整体费用预计可节省25%以上。

  本次首飞共有2个航线,一是由数字鹰物流无人机装载快递产品,由新明辉智慧物流仓起飞,经过10分钟左右的飞行,平稳降落在6.8km外的中通快递临沂转运中心,并由无人车收货进中通快递无人仓,该航线目标解决电商企业晚间快递整车发货后电商急件快递需求。二是由中通无人仓分拣出仓货物,由无人车运载至园区内数字鹰无人机起降点,经4分钟飞行,配送至2.5公里外的中通配送运营点,再由无人车配送至客户手中,目标解决终端消费者早间急件收货需求,预计可为客户急件递送节省2至5小时的等待时间。

  8月7日,位于成都国际铁路港综合保税区内的成都青铁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接到客户订单,在迅速完成拣货、打包以及海关审核清关后,工作人员将商品送上无人机,不到两分钟便送到亚蓉欧国家(商品)馆OTO跨境体验中心店的消费者手里。此次飞行,标志着全国首个“中欧班列+低空物流”配送模式落地成都国际铁路港。

  据悉,承担此次“中欧班列+低空物流”配送的无人机,是一架六旋翼多功能无人机“H10”。对比地面运输,空中物流具备显著的运力智能、安全保障、运行成本和效率优势。而为实现“中欧班列+低空物流”模式落地,成都的青白江海关根据企业实际制定了海关监管方案,实现无人机配送与海关监管的无缝衔接。

  分析人士认为,低空经济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仍存在顶层设计不完善、产业基础较为薄弱、市场尚未成熟等诸多瓶颈和挑战,关键是要抓住顶层设计、技术保障、应用拓展、空域管理等核心环节,从政策、产业、科技三个层面综合施策,为低空经济发展营造好环境、开辟好道路。专家建议,加快修订和完善与低空飞行、无人机应用、空域管理等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权责边界、规范市场秩序,合理划分并动态管理低空空域,提高空域资源利用效率。此外,还应重视科技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关键作用,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低空经济龙头企业,发挥其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方面的引领作用,鼓励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投入,如无人机自主导航、智能避障、长航时续航等技术的突破。

  据中国民用航空局局长宋志勇介绍,为推进低空经济健康发展,民航局作为行业管理部门重点开展了五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强适航审定体系和能力建设。稳步推进传统有人驾驶航空器适航审定工作,健全完善无人机相关技术规范标准,探索创新无人机适航审定模式,更好适应无人机研发设计制造的适航审查要求。

  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标准。针对低空经济发展对通用机场规划、布局、功能等方面的新需求,推动完善通用机场、临时起降点、垂直起降场地建设和运行标准,引导支持地方政府完善基础设施规划建设。

  三是推动低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加快推动空域分类管理落地实施,充分利用低空空域资源。与地方政府共同推进空天地一体的低空通信导航监视能力建设,完善国家、区域和飞行服务站飞行服务体系,逐步实现低空飞行“一站式”服务。

  四是强化安全运行监管。进一步明晰和落实各方监管责任,建立健全运输航空、传统通用航空、无人机等融合运行场景下各类飞行活动的安全运行规则、标准以及相关监管政策。

  五是规范市场管理。聚焦不同场景业态的市场准入、事中事后监管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激发市场活力,规范市场秩序,壮大市场规模,构建良好的低空经济市场生态。

  此外,民航局还将继续深度参与国际民航组织各类相关国际标准和政策的制定工作,积极推广我国低空经济和运行经验,为中国低空经济“走出去”营造更好国际规则政策环境。

  作为工业机器人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机器人的类型多种多样,包括AGV、AMR、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器人、穿梭车等等,服务对象涉及汽车工业、家电制造、电商、烟草、3C电子等各行各业。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下,物流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2024年至今,受整体经济形势影响,众多机器人企业在国内市场的增长乏力,纷纷将重心转向海外市场,而在技术创新方面,更加关注轻量化、窄巷道、大负载类产品的研发,今年推出的部分新产品与新技术汇总如下:

  在3月举行的美国亚特兰大国际物流展上,兰剑智能对外发布壁虎料箱机器人系统。作为兰剑智能最新成果,本套系统是继3D货到人储分一体系统之后的又一创新突破,是基于3D密集存储的更为密集存储的立体库系统,也是更高性价比的“轻资产”物流机器人。

  壁虎料箱机器人整体系统主要由壁虎系统和蚂蚁系统两部分构成,壁虎车负责货架取货,蚂蚁车负责地面接驳。系统对货架的兼容性高,对仓库地面平整度要求低,能实现项目现场的快速部署,也可柔性对接多种类型站台。其中,蚂蚁车(UnitLoad-T40)为兰剑自主研发设计的料箱搬运机器人AGV,可以搭配壁虎料箱机器人、输送系统、移载系统等组建多种智能仓储场景,最大举升高度可达350mm,适用于料箱立库接驳线边配送、货到人拣选等多种应用场景。

  基于市场上轻量化与小型化叉车需求的持续释放,井松智能推出300kg电举升搬运AGV,主要特点包括:采用紧凑型设计,车内各组件布局更优化,小体积车身,支持1.5m超窄堆垛通道,占地小、库容高。采用顶部下压模块设计,依据货物自动调节下压高度,防倾斜防散落,支持堆高货物1.5m/s稳定通行。电举升替代液压举升,升降快更清洁;搭配高灵敏伺服电机,毫秒级响应,转向快精度高。车头超广角双避障雷达,扫描面低至76mm,车身配有声光报警、急停按钮、安全触边多重防护装置,构建360°安全圈。支持非标托盘搬运,可提供配套属具定制,最大举升高度达2m,满足轻量货物多场景需求。自有车体搭载井松自研与调度软件,一站式快捷部署,开启海量智能车体高集群作业。并且,通过智能AGV智能后向感知技术、鹰眼智能监控系统等多重技术加持,使其新品的性能强悍且更通用。

  在2024 AMTS汽车展上,海康机器人对外展示专为优化库容而设计的全新一代潜伏叉取式机器人,该产品具备差速和全向两种运动底盘配置,支持CE配置,高度兼容国际托盘,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让托盘搬运变得更简单、更高效。其新一代潜伏叉取式机器人如果选配差速底盘,最大运行速度达2m/s,支持前进后退、动态绕障、栈板识别等功能;如果选配全向底盘,可支持前进后退和左右横移,可以实现360°移动和转向,可在狭窄、复杂的工作环境中轻松应对各种挑战。

  据介绍,全向车型支持极窄巷道的取放货能力,采用国标栈板(1.2×1m托盘),取放货通道最窄可缩减至1.5m,与传统叉车相比,这一创新设计可显著提升库容的利用率,增幅超过30%。此外,针对传统托盘摆放中可能出现的角度和位置偏差问题,该机型配备了动态识别功能,能够精确识别托盘,确保每一次取放操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LogiMAT China展会期间,Syrius炬星科技的新品FlexLifter对外亮相,该款机器人最大负载1吨,举升可达3m,可兼容多种类型和尺寸托盘,填补了AMR市场轻量举升型产品的空白。FlexLifter标配多线激光雷达和视觉传感器,进行货位的安全识别和精准对接,托盘识别准确率高达99.99%。此外,通过提升货叉高度,可以实现灵活对接2~3层的横梁货架,实现立体货架灵活存取。在安全性能上,机器人车身布满多种类型安全传感器,包含距离传感器、激光距离传感器等,进行检测避障,保障场内人货安全。此外,在炬星科技自研多智能体协作平台FlexGalaxy.AI统一调度下,FlexLifter具备更丰富的感知能力和更强的自主决策能力,在部署时基本无需对客户现场进行改造,即可实现灵活部署,实现对仓内流程、库位和容器的精准管理,以适应场内多种托盘载重搬运和存取场景。

  塔斯克的新一代APR托盘机器人,采用模块化设计,各种车体及多叉臂模块可任意组合替换,并且一个车体可搭配多样化叉臂及组件,如D版标准叉臂、T版伸缩叉臂、重载版叉臂、薄版叉臂、笼车版支架、低温组件等,从而轻松应对各种作业场景。

  塔斯克新一代APR产品已获得CE全指令集2023最新标准,额定速度高达2m/s,取放货物仅需30s以内,使效率翻倍,并且独特的悬挂机构,使地面适应性极大增强,过坎能力≥15mm,过沟能力≥40mm,过坡能力≥4°,可确保在各种地形下的平稳运行。此外,新品防水等级跃升至3级,具备 360°激光防护、多角度声光提醒、全包裹车身碰撞防护、急停防护功能、叉尖检测安全防护、电机抱闸制动等六重安全防护措施,全面提升作业现场的安全系数,保障设备在复杂环境中稳健运行。

  中鼎集成的全新款多穿堆垛车,兼具多层穿梭车与堆垛机的优点,配置可升降载货台且能叠层布置,出入库效率大于50箱/小时(50m长单巷道),其出入库效率优于堆垛机,成本显著低于多层穿梭车系统,弥补了中等流量料箱的密集型存储系统及货到人需求的空白,能够广泛适用于食品、医药、电商、零售、服装等各大行业的智能物流场景。

  该多穿堆垛车配置有载货台,通过载货台的提升,可以实现单车完成6层货架的货物存取操作,其配置自研夹抱货叉可以实现双伸位存取货,根据客户的物流场景需求,可以将多穿堆垛车叠层布置。如果叠层配6台车,立库高度21m,可满足单巷道300箱/小时流量。

  上海玑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第五代智能四向穿梭车产品——风火轮,车辆运行中定位精准,误差在±1mm之间。这是由于该款车辆采用行业首创的RFID+磁通量融合定位方案,无惧环境影响,无需维护,设备无故障运行时间可超3000小时。采用全自研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相比于使用PLC等第三方的运控系统,拥有更强的定制能力;基于穿梭车场景,可以达成最佳电气适配。并且,单方向最高可搭载4台电机,动力强劲,最大瞬间功率可达4000W。使用高端MCU,运动控制周期达1000Hz. 最大行驶速度可达3.2m/s,最大加速度可达1.5m/s2。车体本身集成多个传感器,包括单点激光测距传感器,防止碰撞发生;TOF点阵激光雷达,有效应对更复杂避障场景;防跌落传感器,防止设备跌落;光流传感器,打滑状况侦测;IMU惯性测量单元,可灵敏感知设备骑轨等异常姿态;压力传感器,支持托盘重量检测,赋能仓库盘点能力。

  西井国际在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对外发布智能物流机器人WellBot。这款基于西井自动驾驶技术的机器人,专注于货物的高效率分拣、精确搬运及智能化仓储管理。

  通过整合多传感器感知技术并内嵌AI大模型,Well-Bot能够实现货物的精准识别、定位以及自主导航规划;不仅无需额外的场地基础建设投入,还支持人机协作,灵活适配各种月台环境;能够在毫米级的目标定位精度下完成高难度路径规划,安全稳定地自主完成集装箱内货物的装卸工作,显著提升运营效率。此外,Well-Bot能够与WCS系统和WMS系统无缝对接,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优化实现场内灵活调配。配合西井科技旗下Qomolo的无人驾驶集卡Q-Truck,Well-Bot能够完整执行“货车-月台-仓储”间的工厂货运全流程高度自动化操作。

  捷象推出的托盘机器人产品JE-EU-600ES,配备多线D摄像头以及十余组传感器,进一步强化感知能力与安全策略,可为生产作业提供更可靠的安全保障。整车宽度降低至930mm,最小旋转半径仅为800mm,使其能够轻松适应狭窄的通道环境;叉齿宽度经过优化,适配国标、欧标川字托盘,从而提高搬运的兼容性,为不同工业场景提供灵活的解决方案。JE EU-600ES特化叉齿结构使其取放货时间缩短至≤30s,可极大提高工作效率,满足高节拍的生产需求;能够准确识别托盘位置并进行位姿校准叉取,有效弥补人工放置的误差,满足3C及半导体对高精度、高稳定搬运的需求。

  大族机器人的S30大负载协作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机床上下料、码垛、装配及大负载搬运等应用场景,主要优势包括:(1)负载更大:额定负载为30kg,负载自重比1:3,可满足产线绝大部分大负载搬运需求;(2)臂展更长:最大工作半径可达1800mm,臂展伸至最长,也不影响负载,匹配3m/s末端工具速度及±360°关节运动范围,身手更敏捷、能覆盖更多大负载应用场景;(3)大负载模具:采用自研高性能电机,可抗2.5倍冲击负载;(4)运行平稳,安全易用:基于自研振动抑制算法,满载满速运动抖动更小,精度更高,支持图形化编程、更容易上手实操,内置10个高级安全配置功能,既有力量也有安全感;(5)码垛能手:码垛速度最大可达13箱/分钟(高速模式),速度快、运行稳,不仅能满足复杂的码垛工艺,也能在食品日化、物流仓储、医药化工等行业应用。

  在LET广州物流展期间,仙工智能发布2024新品系列,其中AMBCSW04是其重磅推出的一款搭载入门级SRC-880的无人搬运底盘。AMB-CSW04的额定载重为400kg,车身尺寸为810×545×228mm,在保持同等小巧车型的前提下载重能力提升超1.6倍,可以更广泛应用于更多搬运场景;AMB-CSW04上装安装面离地高度仅185mm,优越的车身设计可满足顶升、辊筒、机械手、潜伏牵引、云台等更多非标上装需求;支持纯激光SLAM导航和以SLAM为主、二维码/

  反光板为辅的混合导航,可根据场景需求匹配相应导航方案,重复定位精度可达到±2mm;在安全层面,AMB-CSW04可做到整车360°防护,前后安全触边、双激光标准配置,前导航激光最大检测范围为40m,后避障激光最大检测范围为25m;车体前部支持选配3D避障相机组件,可检测坑洞、障碍物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平台登陆,保障安全前行。

  蓝芯科技发布的智能搬运机器人VMR-FR3400L,搭载蓝芯核心技术LX-MRDVS®(蓝芯-移动机器人深度视觉系统), 模拟人眼,通过“3D相机+AI算法”实现机器人对三维环境的视觉感知;智能检测悬空/低矮障碍物(叉齿、劳保鞋、扳手、纸箱等);支持语义识别并施行不同避障策略(停障或绕障)。搭载威迈尔VMR核心,整机性能更稳定可靠;引入造车新思维,形成标准化模块和接口。领先行业一体式压铸底盘,优化产品内部结构,对驱动、顶升等关键模组进行模块化设计,结构更稳定。产品安全性、稳定性、智能性再次升级。

微信二维码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微信二维码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1615
手机:13800124635
Q Q:1234635635
邮箱:bandaosports@hbrxshjx.com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半岛体育工业园88号

Copyright © 2019-2025 半岛·体育(中国)官方网站-BANDAO SPORTS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备案号:冀ICP备19010686号-2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